為踐行大學生志愿服務精神,積極服務社會,鍛煉實踐能力,提高綜合素質(zhì),7月13日起,“青歌筑夢”實踐團來到酉陽縣龍?zhí)舵?zhèn)龍泉社區(qū)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了系列公益支教活動,帶領當?shù)睾⒆宇I略音樂、舞蹈的魅力,激發(fā)孩子們對藝術的熱愛,用音符筑夢鄉(xiāng)村振興,用旋律奏響美育樂章。
樂響龍泉,夢啟未來(器樂篇)
“池塘邊的榕樹下,知了在聲聲地叫著夏天……”,伴隨著吉他輕快的旋律,一節(jié)歡快的器樂課拉開序幕。孩子們圍坐在一起,小心翼翼地撫摸琴弦,輕輕撥動,好奇地探索著音樂的奧秘。“管弦樂演說家”——單簧管,嘹亮明朗的聲音,配以手風琴悠揚動聽的音色聯(lián)合演奏,孩子們感受著音色碰撞產(chǎn)生的豐富的音色變化,那一刻,孩子們的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大部分孩子雖然沒有接觸過電鋼琴,但卻展現(xiàn)出驚人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熱情。通過耐心地指導和鼓勵,孩子們逐漸在音樂中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快樂。
歌聲悠揚,童心綻放(聲樂篇)
以《木葉情歌》為代表的酉陽民歌,是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之一,被譽為“用音樂記錄的教科書”。大山的木葉爛成堆,只因小郎不會吹……孩子們稚嫩的歌聲,唱出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我有著一個夢,埋在泥土中,深信它不同,光給了它希望,雨給了它滋養(yǎng),它陪種子成長……”伴隨著童聲合唱《我有一個夢》,實踐團成員帶領孩子們探討了“夢想是什么”。“我要當醫(yī)生,長大后治病救人”,“我想當兵,保衛(wèi)咱們的國家”,“我想當老師,成為像哥哥姐姐一樣有知識的人”……種子破土而出,定將根深葉茂、枝粗果碩!
土家風情,盡在“擺手”(舞蹈篇)
以《木葉情歌》為代表的酉陽民歌,是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之一,被譽為“用音樂記錄的教科書”。大山的木葉爛成堆,只因小郎不會吹……孩子們稚嫩的歌聲,唱出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我有著一個夢,埋在泥土中,深信它不同,光給了它希望,雨給了它滋養(yǎng),它陪種子成長……”伴隨著童聲合唱《我有一個夢》,實踐團成員帶領孩子們探討了“夢想是什么”。“我要當醫(yī)生,長大后治病救人”,“我想當兵,保衛(wèi)咱們的國家”,“我想當老師,成為像哥哥姐姐一樣有知識的人”……種子破土而出,定將根深葉茂、枝粗果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要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yǎng)。“青歌筑夢”實踐團將堅持開展音樂公益支教活動,做美育教育的傳播者、推廣者和普及者,潛移默化地播撒美的種子,為鄉(xiāng)村音樂教育發(fā)展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