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至10日,福建農林大學林學院赴長汀縣調研實踐隊深入龍巖市長汀縣,追尋習近平總書記五下長汀足跡,重溫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長汀水土流失治理“進則全勝,不進則退”重要批示,尋訪敢把荒山變綠洲的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黨的十九大代表沈騰香,參觀紅軍長征第一村等革命舊址,開展主題為“追尋領袖足跡 體悟偉大變革”的社會實踐活動。
香樟樹下“大變革”:感悟生態(tài)文明思想
“挽住云河洗天青,閩山閩水物華新”。實踐隊來到了長汀水土保持科教園,一棵壯實挺拔、枝繁葉茂的香樟樹映入眼簾——該樹是習近平總書記(時任福建省省長)23年前捐種培植的。在樹下,實踐隊員們認真聆聽“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微黨課,細致了解習近平總書記與長汀縣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點點滴滴。
“山光、水濁、田瘦、人窮”曾是長汀生態(tài)惡化、生活貧困的真實寫照,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以及到中央工作后,先后多次對長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為長汀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態(tài)文明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長汀人民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沿著生態(tài)文明的正確方向,書寫了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新篇章。如今的長汀,滿目青綠、安居樂業(yè)的“和美畫卷”正在長汀縣各地鋪展開來。
實踐隊員們隨后前往汀江國家濕地公園,將理論結合實踐,走訪附近地區(qū),切身感受長汀的水土保持取得的巨大成效,深化對習近平生態(tài)文明思想的認識與感受。后續(xù)實踐隊還對科教館員、長汀水土流失治理參與人員、當地居民等相關人員進行了采訪,進一步了解長汀水土治理過程中的具體成果和現實影響。通過在科教園的學習,實踐隊員們深刻認識了“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群眾主體、社會參與、多策并舉、以人為本、持之以恒”的長汀經驗,了解了發(fā)揚“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精神的長汀人民與水土流失頑疾的漫長斗爭史,也從“長汀路徑”這一生態(tài)樣本中深刻領悟“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的理論與實踐價值,增進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綠色發(fā)展道路的認識。
“難坑荒山”變“南坑綠洲”:記錄綠色發(fā)展脈動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fā)展”。實踐隊走進長汀縣南坑村,學習感悟南坑從“荒山到綠洲”的偉大巨變。
實踐隊一進入村莊,一排排彩色風車、草莓采摘園、特色農家樂、杏福大舞臺、萌寵樂園映入眼前。近年來,南坑村以“深化紅領行動 爭當紅土先鋒”為統(tǒng)領,充分發(fā)揮黨支部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不斷整治村莊環(huán)境,提升村莊顏值,提高村民收入,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先后獲評為“全國文明村鎮(zhèn)”“國家森林鄉(xiāng)村”“省級金牌旅游村”。
可誰曾想到,20多年前,南坑村窮山惡水,是長汀縣水土流失的重災區(qū),被當地人形象地稱為“難坑”。1997年,沈騰香任職南坑村黨支部書記,一干就是22年,帶領全村人民改善生態(tài),脫貧致富,如今萬畝銀杏枝葉搖曳,是當初鄉(xiāng)民們和領導干部一顆一顆栽種出來的豐碩成果。實踐隊拜訪了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黨的十九大代表原村支部書記沈騰香。通過和沈書記的深入交流,實踐隊成員們不僅感受到了老一輩黨員拼搏奮斗的精神,也進一步了解了當地“豬—沼—果”生態(tài)種養(yǎng)模式對水土流水治理的具體實效,沉浸體悟新時代以來南坑村的偉大變革,發(fā)人深省,引人奮進。
“零公里”處再出發(fā),紅色精神永流傳圖為實踐隊一行參觀長征第一村——中復村
長汀縣南山鎮(zhèn)的中復村是當年松毛嶺阻擊戰(zhàn)的所在地,被譽為“紅軍長征第一村”。實踐隊一行在紅色講解員的帶領下,走進這片紅土地,了解紅軍橋的歷史,感悟觀壽公祠里的長征精神。在紅軍橋上的“生命等高線”依稀可見,90年前紅軍使用的是1.5米長的漢陽造步槍,只有身高超過1.5米的年輕人才能扛槍參軍。在這座橋、這條刻線前,無數年輕人義無反顧報名參軍,然而,這些報名參軍的人,十之有九,再也沒有回來,這條線也就永遠定格在那里,成為“生命等高線”。
實踐隊采訪了當地的老一輩居民,聽他們講述這里的紅軍故事,“當年家家戶戶都把門板拆下來,支援紅軍筑工事或做擔架”。“家家無閑人,戶戶無門板”成為真實的寫照,奏響了一曲軍民同仇敵愾、可歌可泣的人民戰(zhàn)爭壯歌。
跟隨講解員,實踐隊來到了紅九軍團長征出發(fā)地陳列館,在陳列館里,看著一件件珍貴的實物、一幅幅發(fā)黃的照片,恍若身處那個時代,感受中國共產黨人對解救苦難中國的意志以及紅軍指戰(zhàn)員為廣大人民群眾拋頭顱、灑熱血的決心。
中復村,見證了革命先烈的赤膽忠魂,也見證著改革開放后的輝煌巨變。通過實地參觀考察,實踐隊員們切身體會到先輩們對革命的赤忱熱情,感受到一代代中國人團結共進的力量,領略了波瀾壯闊的革命歷程背后的家國情懷,明晰了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需繼續(xù)發(fā)揚革命精神,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在新時代新征程上自信自強、守正創(chuàng)新、勇毅前行,不斷譜寫出無愧于前輩、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壯麗篇章。圖為實踐隊一行參觀蘇維埃舊址
“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坐標”,實踐隊員還先后前往福建省瞿秋白烈士紀念碑、楊成武將軍廣場、蘇維埃政府舊址、蘇區(qū)時期省級團委舊址參觀學習,追尋先輩們的足跡,了解革命先賢的英雄事跡。濃厚的歷史氛圍感將實踐隊帶回了往昔年代,革命英雄的悲壯生平在歷史的蕩滌下顯得愈發(fā)偉大而刻骨銘心。
一次次實地參訪研討、一堂堂生動深刻的微黨課、一次次理論學習與沉浸式現場教學的有機結合,都讓這堂“實踐課”更有溫度和效度。實踐隊員自覺聽黨話跟黨走,賡續(xù)共產黨人精神血脈,體悟綠水青山的偉大變革,努力成為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