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習慣的塑造猶如園丁培育幼苗,點滴積累成就參天大樹。兒童良好習慣的形成是一個多維度、多層次的系統(tǒng)工程。家庭、學校和社會三大環(huán)境的協(xié)同作用對于兒童習慣教育至關重要。在我國西南貧困地區(qū),很多少數民族的留守兒童時常處于家庭教育功能缺失的狀態(tài),導致他們在生活中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zhàn),生活習慣會存在著不夠規(guī)范的現(xiàn)象,基于此種情況,曲阜師范大學青葉朤龘社會實踐隊走進貴州省畢節(jié)市大方縣馬場鎮(zhèn)的一些少數留守兒童家庭中,旨在能夠為留守兒童留下保持良好習慣的種子并且能夠在以后的生活生根發(fā)芽,為孩子們的未來生活提供一定的助力。
在開始實踐之前,實踐隊員徐國誠制定了詳細的計劃和目標。確定了要培養(yǎng)的習慣類型(如早睡早起、健康飲食等),又設定了具體的實施步驟和時間表。同時,也明確了預期成果,以便衡量實踐效果。其次,動員家長,先由孩子的看護人做出行為示范,為孩子樹立正確的習慣榜樣。然后,在家庭內部建立一定的準則規(guī)范,強化孩子的規(guī)則意識和自律能力。運用獎勵機制,及時肯定孩子的良好行為,在孩子們的行動正確的時候給予口頭表揚或是獎勵一些小零食,相對增強留守兒童們積極行為的內在動機。
通過此次活動,曲阜師范大學青葉朤龘社會實踐隊不僅讓留守兒童們知曉了良好行為習慣的好處,更激發(fā)了他們對未來生活的熱情。我們相信,通過這些小小的努力,能夠在孩子們以后的生活中增添一定的助力。